“中国建造” 品牌宣传
工程建设行业的品牌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精神指引下,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建造”已经成为一张名扬海内外的靓丽名片。

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工程品牌企业,共同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打造并传播好自主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是中央企业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中交一航”以“品牌项目、品牌工程、品牌技术、品牌装备、品牌员工”等五大品牌资源体系为抓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创建之路。

一、主要做法

(一)积淀历史厚蕴,铸就辉煌发展历程

中交一航局创建于1945年11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支筑港队伍,也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务工程施工企业,素有“筑港摇篮”之美誉。一航局是伴随祖国与时代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的筑港品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航局便扛起修复天津塘沽新港第一期工程的重任,圆满完成了新中国自主修复的第一个万吨级港口。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前来视察新港,对工程建设情况十分满意。以此为起点,一航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璀璨的筑港事迹。

因港而生,以港而兴,77年来,从新中国首座自行改建的万吨级深水港口起步,到沿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建成40%以上的万吨级码头,从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世界最大最先进散杂货码头群、世界最大矿石接卸码头、到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等智慧港口,世界十大港口一航局参建了七个,一代代筑港人踏浪而行成就了新中国“筑港摇篮”的金字招牌,大海成为一航发展的永恒见证。

筑港队伍常年坚持在海滩、孤岛上,在大风、急流、巨浪中搏斗,创造了诸多国内乃至亚洲和世界水工、桥梁建设史上的“第一”、“之最”。累计建成码头泊位1794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85个;建成船坞、船台50座。施工区域涉及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南极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前赴后继建设筑港里程碑,锻造企业品牌厚度

在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里,一航局勇担重任,开创先河,用自主创新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国之重器,锻造了在当时堪称奇迹的筑港工程。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一航局肩负历史使命,自主修复了新中国第一个万吨级港口——天津塘沽新港。技术实力不足,筑港人拼智慧。面对万次锤击才能打下一根桩,一航局首创“穿针引线”穿拉杆法,将工效每周穿一根提高到每天穿14根。在爱国建港劳动节约竞赛中,一航局创造新纪录1103项,解决了许多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新中国第一代筑港人,靠着肩扛手抬,在泥水中摸爬滚打出一座万吨级港口,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任务,开启了“中交一航”港口品牌的序幕。

自力更生,开创先河。一航局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独立自主建设的现代化商港——湛江港,这是新中国筑港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这座港粉碎了我国外部的海盗式封锁,适应了我国对外贸易、国内物资交流需要。建设中,急需12吨重的打桩锤,面对这一困难,筑港队伍硬是在一个容量仅为600公斤的鼓风炉里,铸出12吨的大汽锤。在试用期间,湛江港也经受了靠泊94艘大小轮船,装卸了20余万吨货物的考验。筑港队伍中23名先进人物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交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湛江港的投用,标志着我国筑港事业进入了新阶段。

从那时起,筑港人在北起丹东港、南至海南岛的18000里海岸线上,参与建造了一座又一座雄伟码头、巍巍海港,耕海造地深镌足迹。

新时期,新时代,一航人不辍潮流,勇攀峰巅,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该码头实现目前全球港口最高水平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一航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港时的重要指示批示,承建了该码头,仅用时1年零9个月,创造了集装箱码头建设史上的“中国速度”。

(三)科技兴企创新强企,丰富企业品牌内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70多年来,一航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坚持核心科技先导、核心主业突出、核心优势鲜明,研发了系列行业首创、国内知名、国际领先的核心科技产品。

新中国第一座沉箱重力式码头诞生,就是筑港人苦心钻研的完美力作。这也是我国沉箱重力式结构施工队伍“千里之行”的“起跑点”,旅顺潜艇码头是接续苏联方面进行的施工。此前由于零号墩沉箱倾斜,导致工程停工了两年之久。因此,溜放沉箱取代预制沉箱,成了筑港人进入沉箱结构专业施工领域的敲门砖。一航局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修复预制场,恢复滑道,进行“试车”试验,每一道工序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不懈的摸索试验,新中国沉箱实现首次下水,首座重力式沉箱成功溜放,充分显示了老一辈筑港工人的聪明与智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要说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就算是任何一个小码头,解决地基承载力问题都是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课题。由于岩土的复杂性,土坡稳定、地基承载力等问题,困扰着百余年来世界各地的岩土工程师。在这样一个相对冷僻的领域,一航局提出了“土体广义极限平衡理论”,通过与传统方法对50余项实际工程资料分别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前者适用条件更广泛。“广义极限平衡理论”在实践层面得到确立和肯定,并在国内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洋山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的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和验证,可以说支撑和引领了我国“十一五”以来的离岸深水港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海施工作业,优良的装备,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以技术为依托,一航局逐步打造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深水碎石整平船、我国首艘沉管浮运安装船组、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等为代表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装备群组,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

“一航津安1”船的设计建造,是海底隧道施工领域划时代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和巩固我国在世界隧道沉管施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其诞生标志着我国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及施工成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评2021年工程建设十项新技术。

“津平1”,是我国第一艘首次成型的带桩腿提升自升平台的高精度深水抛石整平船,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全部沉管的碎石基床铺设重任,创造了合格100%的奇迹。“深水抛石整平船”荣获国内专利领域最高奖——中国专利金奖。《外海深水碎石基床高精度铺设整平装备研究与应用》,斩获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特等奖。

(四)立足水工新领域,提升企业品牌新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海洋强国的战略下,港口建设逐步呈现高端化、智能化,大水工领域也逐步向跨海通道领域延伸,一航局在开辟水工新领域的主战场上,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一航局在水工领域的领先地位。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备受世界关注,核心部分是海中桥梁、东西人工岛和隧道工程,一航局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参与三大核心工程的局级单位,创造了东西人工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奇迹,在跨海通道隧道领域续写了“基建狂魔”新篇章。

深中通道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2个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重量都达到了8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一航局独揽23节沉管安装任务,创造了一月一节的沉管安装“中国速度”,厘米级的沉管安装“深中精度”让沉管对接滴水不漏,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基建的伟大力量。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隧道全长5.1千米,共由18节沉管组成。一航局自主研发团队在国内首创整平船全漂浮式整平工艺,填补了我国跨海通道领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艺空白,创下12个小时浮运安装单个管节、40天内安装3个管节等新纪录以及单个企业在同一项目全年安装管节最多的世界纪录。

(五)凝炼企业精神,用心用情讲好主线故事

塑造企业精神,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航局坚持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工程品牌企业,从历史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历史中提炼品牌文化,编纂三册局史《筑港天涯路》,全书53万余字,向世界阐释了一航局在港口领域的发展史,从一穷二白的天津塘沽新港启程,逐步走向海外承接毛里塔尼亚友谊港、赤道几内亚巴塔港,在大水工领域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震撼世界,记录了“中交一航”港口品牌的辉煌历程。

以鲜明的文化底色成就“中交一航”港口品牌。一航局编纂发布了《一航精神谱系》,系统梳理了自企业诞生以来形成的10个精神,在港口领域,提炼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大建港精神、毛塔精神等。在跨海沉管隧道施工领域,总结提炼出“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港珠澳精神,并成为广泛传播的理念,融入员工的精神血脉。企业涌也现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管延安,80后小虎队等一批感人的故事,在业界引发强烈共鸣,很好地传播了一航品牌。

深海钳工管延安,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从不懂到精通,走出了一条从农民工到“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他以“匠心精神”,做到手中拧过的60万颗螺丝零失误,以高精度、零误差、零缝隙的质量标准,确保了世界首条外海沉管隧道的成功建设,被业界及媒体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并成为中央电视台首批宣传的八名“大国工匠”之一。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取得多项科研技术成果,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依托过硬的技术和匠心品质,管延安相继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等荣誉,成为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的一张闪亮名片。

2022年3月,全球首搜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正式交付,首秀现场100余万人在线观看,引来央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方关注,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专用打桩船,该船采用液压动力系统,实现了打桩船全电力“一键启动”便捷操作。创新运用“北斗+近岸4G+卫星通信”组合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外海恶劣海况,满足无限航区调遣,完成自航移泊驻位,降低了对辅助船舶的需求,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施工、绿色化运行。作为新中国“筑港摇篮”,一航局拥有多艘适用于沿海作业的变幅臂架打桩船和全回转多功能打桩船,如今又建造完成了适用于外海施工的超大型打桩船,再次见证并引领了我国水工行业的技术变革。

二、取得成效

一航局作为筑港国家队,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为世界港口施工领域提供“一航方案”。进入新世纪以来,一航局紧跟国家战略,承建了以远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工程,在祖国的建设中贡献力量,也推动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2020年,《港口工程施工手册》英文版的发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厚厚的三册,承载着中国筑港人的无限情怀,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经过十年编纂、七年编译,一航局主编的《港口工程施工手册》英文版最终修订完成,全书逾600万字,包含了如“离岸深水港抛石基床整平关键技术、超软地基浅层加固技术和水下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技术、大直径圆筒振动下沉施工技术、跨海大桥施工技术”等先进的施工工艺、工法,科学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港口施工的领先成果,为解决相关工程技术及管理问题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推动了中国港工技术标准走向世界。

一航局满载荣誉,累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70项、鲁班奖23项、詹天佑奖29项、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9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33项。在“十三五”期间,一航局在水运领域形成《吹填陆域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及工艺研究》《强涌浪环境下科伦坡港口城人工岛建造》等31项科研成果,跨海通道领域形成《外海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干坞法大型沉管预制场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4项科研成果。《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总书记亲切接见一航局参建者代表,并称赞:你们“功不可没”。

三、总结与展望

在77年的发展中,一航局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工程,勇闯技术无人区,在品牌打造上赓续发展,打造了世界一流港口工程品牌。

打造企业核心品牌必须要赓续企业优秀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企业往往出现诸多优秀的文化、精神,唯有不忘初心,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才能更好助力企业新时期的核心品牌的打造。

要坚持科技创新的共识,在不同的领域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打造更多的核心装备,要传承好全国水运建造工程大师黄传志的刻苦钻研精神,在科研领域不断的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企业核心品牌的支撑、基石。

要紧跟国家战略发展,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要肩负起修建国家战略工程的重任,要凝练在施工项目中的优秀精神,要发掘不同领域、业务的优秀项目文化,主动融入到核心品牌的打造中,丰富企业核心品牌的内涵。

要用心用情讲好主线故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新时期选树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企业攻坚改革、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要凝练企业精神,在港口领域树标杆、做榜样,做好企业核心品牌的发声筒。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工传统业务逐渐萎缩,随之衍变的生态、治水、跨海通道逐渐走上舞台。一航局将紧跟党的号召,立足企业发展,持续巩固港口领域的世界领先优势,并孜孜不倦的探索新领域、新业务,紧紧围绕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打造卓越的团队和员工这两条主线,着重打造以品牌项目、品牌工程、品牌技术、品牌装备、品牌员工为主体的品牌集群,形成品牌集聚效应。持续推动企业在项目管控、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装备实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提升,进而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