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 品牌宣传
工程建设行业的品牌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精神指引下,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建造”已经成为一张名扬海内外的靓丽名片。

坚持创新驱动 赋能品牌升级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现“三个转变”,必须要抓好科技创新。长期以来,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打造了“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桥梁造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品牌名片,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思路和措施

紧随国家科技战略及产业发展步伐,以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勇攀技术高峰,引领行业发展,擘画智慧未来,不断推进“中国建造”品牌迈向世界新高度。

打造核心竞争力,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建三局全力攻克制约“卡脖子”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科技创新协同中心,打造“一部两院一中心”(科技部、先进技术研究院、设计总院、技术中心),形成“产业导向、统筹管理、研用贯通、设计咨询与投建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牵头成立“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中建“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筹建“数字建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每年科研投入保持30%以上增长,赋予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激活基层科研热情。探索实施研用一体化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成果转化率,全面发力智能建造装备、数字化集成应用、碳中和、高海拔人居环境等前沿科技。

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科技面向生产、面向施工,在发展优势技术、推广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线”建设时期,在攀枝花发电厂建设中,中建三局创新采用“螺杆提升滑模”新工艺,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改革开放以后,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打破国外媒体“中国建造必败”的定论,创新采用大面积内外筒同步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此后,中建三局把“高、大、新、尖”工程作为主攻目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逐渐在超高层钢筋砼建筑、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基坑、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等领域形成了快速建造技术优势。在2020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投入使用模块化设计、BIM技术、工业化装配式技术、智能信息化系统等一系列新科技、新工艺、新举措,实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从率先采用大面积内外筒整体同步滑模工艺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探索运用“全逆作法”使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提前10个月封顶;从全球首创“空中造楼机”将超高层建筑工期缩短20%,到运用装配式等技术10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中国速度”……中建三局持续推动施工技术、建造工艺、核心装备等不断实现新突破,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科技创新是企业品牌的根基所在,中建三局持续抓稳“根基”,勇攀建造技术高峰,不断推动中国建造提质增效、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融合创新产业链,推动品牌提档升级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建三局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

围绕提升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中建三局加速推进建造方式转变,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积极抢抓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等行业新机遇,组建智能装备公司、科创公司和智慧事业部三大创新平台,孵化建筑智能装备、建筑工业化、智慧建造等新型产业,引领行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关系绿色发展的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强化引领作用,以绿色优势增创发展优势。通过长期对绿色建造技术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装配式建造技术的特有优势。2015年,建成湖北首个国家级装配式研发制造基地,实施了湖北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建深港新城,实现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水耗、能耗分别降低65%、37%,人工、垃圾、污水分别减少47%、59%、65%。2017年3月,牵头成立全国第一个、涵盖50余家政产学研用单位的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目前,中建三局布局装配式PC工厂13个,设计年产能达70万立方米。作为中国建筑业的优秀排头兵,中建三局勇当建筑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带动行业整体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除了装配式建筑,一大批绿色创新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研发固体废弃物现场处理系统,将固体废弃物“吃干榨净”再利用;绿色施工智能云平台通过“千里眼”“顺风耳”实现太阳能、风能、空气能的实时监测、综合调节;河湖清淤污泥资源化制土、海绵城市生态驳岸装配式建造等技术还居民一汪清泉……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中建三局用行动呵护中国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通过创新引领,中建三局不断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紧密结合、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强化数字化赋能,引领品牌长效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中建三局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明确“以数字化助力企业流程重塑、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的工作目标,制定“管理信息化、建造智能化、产品智慧化、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化”的实施主线,按照“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原则,开展数据治理和流程梳理,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和价值创造”为理念的流程架构体系,推进企业由职能型组织向流程驱动型组织转型,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和组织运行效率。

紧抓新基建、城市更新、“双碳经济”等发展机遇,中建三局大力拓展智慧业务,致力打造投资、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智慧+”产品服务体系,培育和提升企业咨询服务、产品供应、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能力,形成独特的产业链竞争优势。作为智慧城市服务商,秉承以人为本、内生发展的建设理念,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智慧小区等系列产品,提供智慧城市全面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全域场景智慧园区平台——智瓴·智慧园区平台,打造智慧建筑、社区、园区等150个,近4年蝉联“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领军企业”,获评中国建筑首个“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企业。建设领先行业的工程指挥中心,完成集中供货平台及智慧工地集中管理平台搭建,覆盖项目1300 余个,在线率高达97.4%,可实现22个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在北京中建·大兴之星园区,搭建“1+3+7+N”的智慧园区体系,满足园区产业各种业务场景需求,提供专业的应用与设备数据集成、共享、应用方案。在武汉中建·星光城社区,积极推进地产产品智慧化升级,为小区量身定制了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等多款平台,探索出具有中建特色的“智慧乐居十大系统”,实现人、物、云服务在数字世界的智能融合,为居民提供高效化、便捷化的智能服务,带来全新生活体验。体系设计、一体化平台搭建、场景化应用、模式化推广……中建三局着力推动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升级,进而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生态产业链。

以智能赋能建造,以智慧开启未来。科技创新正如同能量巨大的发射器,助推“中国建造”品牌巨轮驶向未来建筑的星辰大海。

二、取得的成效

品牌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建三局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发展赋能推动品牌提档升级。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近30年来,中建三局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主参编国家技术标准27项,授权国家专利2659项(其中发明专利404项),形成24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4次蝉联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参与 “中国建造2035”课题,深入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被誉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

科技赋能发展强劲有力。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企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效率更高、空间更大、动力更足,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取得亮眼成绩:1982年以来,中建三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营业收入每11-12年增长10倍,39年间营业收入增长1345倍、净利润增长1408倍的跨越式发展,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

科技品牌价值实力彰显。

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锻造“大国重器”,助力建筑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空中造楼机”,助力20座逾300米的摩天大楼(其中400米以上11座)冲破云霄,奠定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先后登上央视《大国重器》《大国建造》等纪录片,亮相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时代精神耀湘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等,获誉“以高效节能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球”,并作为唯一的房建领域高端装备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成果目录。基于“空中造楼机”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住宅造楼机”“桥梁造塔机”“循环电梯”等硬核装备,在超高层、深基坑、大跨度结构、绿色建造、BIM 应用等领域形成 10 大核心技术优势,15项地标亮相央视《大国建造》纪录片,擦亮“中国建造”靓丽名片。其中,“循环电梯”获行业年度十大创新技术及首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特等奖;“住宅造楼机”等4项成果成功入选住建部2021年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集。

三、总结与展望

创新是企业品牌发展的内核驱动力量。无论是新企业,还是百年老字号,唯有持续创新,才能为品牌不断注入活力,才能持续做强做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建三局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机制、产业布局、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创新,以更加优质的建筑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成为“全球建造的卓越标杆、科技创新的行业典范、受人尊敬的一流企业”,持续推动“中国建造”品牌走向世界。

以持续创新激发品牌内生动力。

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聚焦提高产品线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线市场占有率、降低产品线项目成本三大核心目标,打造高效协同的三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研发体系和具有三局特色的设计管理体系。

二是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院士、专家、领军人才组成学术委员会,深化科技带头人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在行业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科研专家”“大国工匠”。

三是勇当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直面“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培育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切实将科技力量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以科技成果转化擦亮品牌名片。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集群,深度培育“装备”“科创”“智能”三大专业平台,持续推介“空中造楼机”“大桥造塔机”“住宅造楼机”“循环电梯”等“大国重器”,不断完善系列化施工装备,塑强“中国建造”名片。

二是加速向产业链高端部分靠拢,着力培育领先行业的核心优势和能力,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聚焦碳中和、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水青山“四条主线”,建强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智能建造装备、数字化建造、碳中和、高海拔人居环境、科普等5大中心,持续强化产业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强化科技研发的市场导向,以技术扩散、惠益分享为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转让,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致力成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以高品质服务提升品牌附加值。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规划设计、投资开发、综合建造、智慧运营”全产业链优势,通过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精益建造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全天候的一揽子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是持续完善“研发供给—产业孵化—应用协同”创新产业链条,前端依托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建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构建研用高度融合的技术供给优势;中端结合研发成果和产业孵化需要筹建产业孵化平台,建立产业集群优势;后端局属相关生产单位重点参与推广产品实施,助推产品迭代升级。

三是打造高水平职业化团队,向客户展示更加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职业习惯、职业操守、职业行为。建立客户履约投诉及售后服务响应平台,完善客户诉求收集、需求研究、投诉处理、售后服务协调管理制度,推动客户服务标准化、流程化、有形化,增强客户品牌感知,提高品牌认可度。